
小学时候,有机会参加校园内的歌唱比赛。三年级那年没拿奖,听说是因为选唱太过儿童的歌,没什么特出。四年级那年在选拔时落选没参加。五年级那年没拿奖,听说是因为服装和表情失分。六年级真的不想再唱了,教音乐的李老师说小学最后一年了,唱吧!选了那首“云儿飘”,云儿飘,云儿飘,云儿飘来下雨了。。。,这次不再穿校服画脸蛋了,这次不再原地立正唱了,我的妈呀!我拿奖了!排第六,安慰奖。
中学时候,对收音机这玩意儿感兴趣了,私人有了一架,旧的,喜欢听报告新闻,就这样喃喃自语学说话,也就这样踏上了演讲学习之路。后来,也参加了辩论。还记得吗?以前,辩论进行时,双方辩论员都会准备好多好多硬体,包括大字报和黑板,也把词典,刊物,面具等摆上台,总之,许多古灵精怪的动作和剧情都会出现,为的是什么?新鲜?分数?展现才华?搏掌声?
后来,多位辩论界精英多认为辩论应以口才带领智慧,论证带领架构,灵机带领反驳,暗喻代替了呛声来赢一场辩论赛,而不是走江湖卖膏药。
国会发言和学校辩论程序不同,但简单的说也没什么两样。平民思维里,能走入国会的口才一定好,这也是辩论员的首要条件吧!除了口才,智慧高超,有论有证,为民请命,敢怒敢言都是条件之一。